陳如瑩醫師 小兒腸胃親子減重 : 2023 WFU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解密兒童特殊飲食法:成長階段應該注意的營養秘訣


作者:陳如瑩




「最近孩子體重一直直線上升,這樣下去不行。我在考慮讓孩子試試低碳水飲食,好像對身體比較沒有負擔,醫師你覺得呢?」

「聽說生酮飲食有助於減重,但不知道對小朋友發育有沒有影響,陳醫師你覺得適合嗎?」

「我先生做間歇性斷食效果看起來很好,我也考慮讓小朋友試試看。」

這些特殊飲食法在門診診間都有聽家長和一些青少年期的孩子自己提起過。在陪伴孩子減重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被一些流行的特殊飲食法所吸引,像是低碳水的低醣飲食、高脂肪的生酮飲食,或是間歇性斷食。然而,這些飲食法是否適合正在成長的孩子呢?




不適合兒童的特殊飲食法


孩子處於生長階段,他們的身體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發育。特殊飲食法可能帶來營養不均衡的風險。在生長階段,孩子所需的營養素比例約為碳水化合物55%、脂肪30%、蛋白質15%。這顯示碳水化合物在整天攝取的營養素中佔了一半以上,因此低碳飲食或生酮飲食並不適合孩子。

間歇性斷食或創造熱量赤字也不適用於兒童。相較於減少熱量攝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選擇健康的食物。大腦、骨骼和肌肉都在發展中,需要足夠的營養素支持生長。學習階段更是需要吃早餐,以維持穩定的血糖水平,有利於學習和專注力。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額葉皮質未成熟,這個腦區與飽足感和飲食失調有關。因此,間歇性斷食可能引起飢餓後的暴飲暴食行為。

在門診常見的情況是,有時候孩子們因時間不夠而決定不吃早餐,或者中午對午餐的食物不感興趣,可能會選擇跳過午餐。當他們回到家後,就可能在零食時間裡吃下兩頓或更多餐,這樣的吃法反而會攝取高熱量又不營養的食物,總攝取熱量也可能超過身體需要。




計算熱量的方法合適嗎?


許多有減重經驗的大人都知道,熱量赤字對成人減重非常有效。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我們更注重的是透過選擇優質健康的食物,滿足每日的營養需求,幫助正常生長。許多肥胖或過重的個案通常都是攝取超過身體需要的熱量太多,進而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能量,導致肥胖的問題。

雖然計算熱量是一種方法,但執行起來可能相當困難,尤其對於家長來說。很多食物的熱量並不清楚,而且還需要秤重或進行複雜的計算,這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最後我發現,教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我的餐盤」,這是一個簡單實用的口訣,份量要吃多少拿出自己的首長和拳頭就可以估算,不同體型的小孩也都很適用。讓孩子輕鬆了解每餐應該攝取多少份量六大類食物,同時達到健康均衡飲食的目標。




什麼是「我的餐盤」?


最初由美國農業部提出的我的餐盤「My Plate」概念,直接將均衡飲食和適當食物份量呈現給一般民眾,以引導他們在進餐時保持均衡食物攝取。為了更容易讓大眾理解每日飲食指南,2018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推出了台灣版本的「我的餐盤」。這個概念以餐盤圖像重新呈現,同時配有一個簡單易記的口訣,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的飲食習慣。

以下就來介紹我的餐盤:

  1. 每天早晚一杯奶:

    每天早晚飲用240毫升的乳品,可選擇無糖優酪乳、起士等。乳製品提供豐富的鈣質,同時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許多1-2歲的孩子在停止飲用配方奶後減少了對乳製品的攝取。然而,在幼兒成長階段,仍需要足夠的鈣質,而最簡便經濟的方式就是每天飲用兩杯240毫升的新鮮牛奶。

    不喜歡喝牛奶的孩子,像是優酪乳,起司等乳製品也是很好的選擇。乳製品建議無糖,調味乳的添加物較多,不建議攝取。

  2. 每餐水果拳頭大:

    每份水果約相當於小朋友一個拳頭大小,切塊後約為大半碗到1碗的份量,建議每天至少攝取2份水果。台灣被譽為水果王國,因此水果多汁又甜,深受小朋友喜愛,但需注意避免過度攝取。在選擇水果時應留意份量,同時過於甜的水果通常熱量和GI值較高,也要限制攝取量。選擇吃新鮮水果而非喝果汁,因為這樣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3. 菜比水果多一點:

    蔬菜攝取量應足夠,且體積應超過水果,最好選擇當季盛產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建議佔整體蔬菜份量的1/3以上。蔬菜是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的來源,同時富含維生素、植化素和礦物質,也是益生菌所需養分的豐富來源。由於早餐往往難以攝取足夠的蔬菜,因此在午餐和晚餐時應增加攝取量,比水果多一些,建議午晚餐攝取約1.5個拳頭大小的蔬菜。

    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熱量低並能增加飽足感,同時刺激腸道蠕動,是減重時的理想餐桌夥伴。

  4. 飯跟蔬菜一樣多:

    全穀雜糧的攝取量應與蔬菜相當,建議選擇「維持原態」的全穀雜糧,或至少其中1/3應為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像是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地瓜等,同樣是很好的益菌生,可以幫助腸道養好菌。精製麵包和點心的鹽、糖分和油脂含量較高,應該要適量食用。外食時可以多選擇紫米飯、糙米飯等,取代白米飯,來增加營養價值。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地瓜、芋頭、南瓜等都屬於全穀雜糧,不是蔬菜喔。

  5. 豆魚蛋肉一掌心:

    每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大約相當於豆類、魚類、蛋類、肉類各1.5~2份,這些食物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在選擇這類食物時,建議按照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的順序,同時要避免食用加工肉品。仔細檢視每天的餐食,小朋友的蛋白質攝取常常較為不足。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通常含有較少的飽和脂肪,且不含膽固醇,同時富含膳食纖維。在飲食中,優先選擇白肉,適度攝取紅肉,記得去除皮膚以減少油脂攝取。也要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的食品,以防攝取過多的油脂和鈉。在烹調方面,多採用清蒸、烤、滷、川燙等方式。

  6. 堅果種子一茶匙:

    每天應攝取1份堅果種子,約相當於1湯匙的量(大約大拇指第一指節的量),例如2個腰果、2個杏仁或1個核桃。堅果種子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同時還提供維生素B1、鉀、鎂、磷、鐵等營養素。選擇適量的堅果作為小朋友的小點心是非常合適的。


如瑩醫師小建議:


爸爸媽媽可以參考文末衛福部國建署我的餐盤影片,帶小朋友從小就熟悉食物份量的概念,導入在每餐的飲食當中。教孩子認識健康的食材和正確的選食,餐前講出各種食材屬於哪一類,計算一下分量,就像是個餐桌小遊戲,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喔。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_兒童篇



「我的餐盤」口訣歌帶動跳MV-兒童版


「我的餐盤」均衡飲食_青少年篇



找小兒腸胃科醫師,進一步諮詢



參考資料


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瘦瘦針」正夯!解密GLP-1藥物在青少年減重


作者: 陳如瑩




「陳醫師,現在有一種很紅的瘦瘦針,我的孩子適用嗎?」

「我看我朋友有在用效果好像很好。」

「害我都想要試試看了。」

「我的孩子真的管不住嘴巴,胃好像無底洞都不會飽,聽說有現在有一種減肥針可以抑制食慾,醫師你覺得我小孩可以試試嗎?」

青少年及兒童減重治療通常不依賴藥物或手術,而是以行為改變為主。門診許多家長有類似對於瘦瘦針的疑問,今天就來好好的討論一下GLP-1在青少年的應用。


讓我們來認識今天的主角GLP-1





GLP-1是一種神奇的腸泌素,叫做升糖素類似胜肽(GLP-1)。它在我們進食後,當血糖濃度上升時,會由腸道分泌出來,不僅促進胰島素的作用,還能根據體內血糖的變化,巧妙地調節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同時,它還有抑制升糖素分泌的效果,阻止胃部過快排空,讓食物在胃裡停留更長的時間,增加飽足感。這樣一來,大腦的控制食慾中樞下視丘就會產生更強烈的飽足感。

然而,體內自然生成的 GLP-1 只能短暫發揮作用,因此許多藥廠致力於研發與 GLP-1 結構相似的受體促效劑。這些藥物能夠延長胃排空的時間,並持續增強飽足感,從而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品質。

今天要討論的是唯一可以用在兒童減重的GLP-1 是Liraglutide(商品名Saxenda),這個藥物是由來自丹麥的Novo Nordisk諾和諾德藥品公司研發,最初是為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但意外地發現使用這些藥物的糖尿病患者居然會變瘦,後來就改良應用在減重領域。

目前已經被美國藥物管理局FDA和歐盟EMA認證。FDA於2014年12月批准使用在有肥胖疾病的成人患者用來做體重控制的合法自我注射藥物,於2020年12月批准使用於12-17歲肥胖青少年使用。2022年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也核准適用於12歲以上的青少年減重。

因為設計外觀像是原子筆的形狀,所以坊間被稱為減肥筆或瘦瘦針,他主要的成分是liraglutide,就是一種前面所提到升糖素類似胜肽(GLP-1)的類似物,與人類的相似,具有97%的同源性。

藉由liraglutide的作用模擬進食後的狀態,來控制大腦區域的飽足感,就可以降低食慾也降低攝取量,同時減少飲食過多熱量造成肥胖的困擾,達到體重控制的效果。

目前為止,美國FDA和歐洲EMA都只批准了12歲以上的青少年使用此類療法,目前國際期刊有兩篇關於GLP-1在青少年的應用。整理成以下兩個表格:




青少年適用適應症


目前台灣的GLP-1類藥物只有liraglutide(善纖達®)有食藥署核准可用於青少年體重控制,做為均衡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外之輔助療法,適用對象須滿12歲以上且符合下列狀況:

  • 肥胖症(國際肥胖專案小組依性別劃分制訂的12–18歲青少年肥胖症BMI分界點,身體質量指數相當於成人≥30kg/m2)並且體重超過60kg。

  • 以每天3.0mg或最高耐受劑量治療12週後,若BMI或BMI標準分數並未下降至少4%,應停止善纖達®治療並重新評估病人狀況。




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引怎麼說?


2023年在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兒童青少年肥胖處置指引也有提到GLP-1的應用,但依然建議是先用行為改變策略為出發點,建議3到12個月的期間內提供26個或更多小時與專業人士面對面、以家庭為基礎的多元治療後依然無效才可能考慮,年紀也必須大於12歲。

同時建議有過重或肥胖體位的孩子尋求專業醫療諮詢,無論使用藥物與否,都需要專業兒童肥胖醫師評估其適應性及禁忌症。


關於兒童使用最新的研究


最新的研究指出,Liraglutide 最近被研究用於治療6至11歲兒童的肥胖症,並於2024年9月發表在知名期刊新英格蘭雜誌(NEJM)。

在為期56週的臨床試驗中,發現46%參與者在接受Liraglutide治療後,BMI平均減少了5.8%,而安慰劑組則增加了1.6%,兩者之間的差異達到顯著差異(P<0.001)。

試驗中報告的副作用主要是輕微至中度的,包括噁心和其他胃腸道不適。約有80%的Liraglutide組參與者經歷了這些副作用,但大多數情況下是可接受的。

目前藥廠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申請擴大其適應症,希望能增加6至11歲兒童的肥胖適應症。


如瑩醫師對於青少年使用瘦瘦針的看法:


就如指引所說,兒童和青少年減重還是以行為改變為主,如果努力的一陣子還是無法有成效,符合適應症的孩子可以經過評估考慮使用,但是在使用藥物前和使用期間仍需要醫師做詳盡的評估和監測。

同時在使用藥物的期間內,藉由藥物抑制食慾之力達到一些體重控制的信心,能夠養成正確的飲食行為和運動習慣,才有機會停藥後維持正常體重不復胖。

如果你對兒童減重或青少年GLP-1藥物使用有興趣,歡迎到我的門診來諮詢討論。


找兒童肥胖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



參考資料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iraglutide for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0; 382:2117-2128
  •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olescents with Obesity
    N Engl J Med 2022; 387:2245-2257
  • Liraglutide for Children 6 to <12 Years of Age with Obesity — A Randomized Trial
    N Engl J Med . 2024 Sep 10. doi: 10.1056/NEJMoa2407379

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副食品初體驗,你和寶寶準備好了嗎?


作者: 陳如瑩




「寶寶最近看到我們在吃東西,居然也會嘴巴嚼嚼嚼,甚至流口水呢。」

「他的脖子似乎挺直了許多,每次都像是坐得端正地看著我們用餐,顯得相當有興趣。」

「有時候我抱著他一邊進食,他居然會伸手過來抓食物。」

「四個月大才剛收完涎,居然口水流得更多了,真是讓人驚訝。」


「媽媽,這其實是這個年紀寶寶正常的發展喔。你的寶貝好像在告訴你,他已經準備好要嚐試副食品了。」

這樣的對話在四到五個月大的寶寶健兒門診中非常常見。


孩子已經準備好了嗎?


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4-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最好不要超過六個月。這個時期也是口服免疫耐受建立的時候,和以往對過敏兒要晚點添加副食品的觀念不同的是,近期研究發現早期接觸某些副食品可以降低未來對該食物過敏的機率。

同時,也要留意寶貝的身體發展,如吐舌反射消失、對大人吃食物感興趣、開始流口水或想抓東西,以及頸部支撐發展好可以獨立坐直等。




副食品的順序要怎麼加?


一開始,可以給寶寶嚐試十倍稀釋的米粥(就是米:水=1:10的比例,少量放進電鍋蒸即可),或是使用米精或麥精加熱水稀釋。剛開始接觸副食品時,建議濃度從稀慢慢增加,例如十倍粥可以從上層的米湯開始,再慢慢漸進到米糊。

根莖和澱粉類的食物可以考慮先給,初期像是紅蘿蔔、南瓜、地瓜,磨成泥就可以給寶寶嘗試。接著,可以逐漸加入蔬菜泥和水果泥,但要注意一開始先避免給寶寶吃帶毛的水果或較高致敏性的水果,例如芒果、奇異果、草莓。

再之後,可以慢慢引入肉類,如豬肉、雞肉、魚肉泥。至於蛋,建議先從蛋黃開始,再嘗試蛋白。四到六個月大時,寶寶體內所儲存的鐵質已耗盡,所以建議要多攝取富含鐵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紅莧菜、菠菜、地瓜葉)、肉類、豬肝、燕麥。

隨著副食品增加,可以逐漸減少奶量,從一餐到另一餐的餵食,直到取代一餐的奶量。目標是一歲後可以進食接近大人食物,但避免油膩、過鹹或添加物過多的食物。一歲之後,還是建議每天兩份240ml的奶(奶粉、鮮奶、保久乳),在成長階段的兒童都建議如此,以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




吃副食品後就可以開始喝水


一旦開始進食副食品,寶寶就需要開始喝水了。在門診中,有許多已經開始吃副食品一段時間的寶寶,常常因為副食品分量漸增而奶量減少而有排便不順的問題。因為奶的組成主要是水,副食品相對含水量較少,如果沒注意注意水分補充,可能因此導致便祕。

剛開始可以少量的用湯匙餵食少量的水,之後可以買適合的寶寶練習水杯(選擇安全材質,構造簡單好清洗的為佳),讓寶寶習慣喝水。年紀大一點後也可以同時訓練咀嚼肌、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能力。


有甚麼不能吃的嗎?


要避免添加多餘的鹽和糖,以自然原型食物為主。切忌給寶寶吃硬且圓的堅果,一歲以下的小孩避免食用蜂蜜。另外奶製品的部分,一歲以下還是以母乳和嬰兒配方奶為主,鮮奶是一歲以上才可以喝。


吃副食品也是一種發展練習和教養


除了提供營養,吃副食品還是一種發展練習和教養。這不僅是讓寶寶習慣用湯匙進食,同時也是在培養他們的吞嚥和咀嚼能力,因此不建議將米精或麥精添加到奶瓶中餵食這樣就變成是"喝"副食品了。

此外,這段時間也是培養寶寶飲食習慣的重要階段,可以試著多元嘗試不同的食物,幫寶寶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也不要強迫餵食,讓寶寶培養與食物的正面關係,這樣做同時奠定未來長大後的飲食基礎。


怎麼觀察食物過敏?


建議一次添加一種食材,每次嘗試新的一種食物先觀察3-4天,如果沒有出現皮膚紅疹、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等),就表示沒有過敏反應,可以繼續食用。濃度由稀至濃,少量多樣逐漸引入新食物,這樣可以更好地觀察和適應。

也建議在白天嘗試新的食物,這樣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觀察孩子的情形。如果碰到嚴重的過敏症狀,就要及時就醫。


我想諮詢更多嬰幼兒營養問題



參考資料
Perkin MR, Logan K, Tseng A, Raji B, Ayis S, Peacock J,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introduction of allergenic foods in breast-fed infants. N Engl J Med. (2016) 374:1733–43.

兒童肥胖的隱患,帶你重新認識兒童肥胖!

 
作者: 陳如瑩




「陳醫師,小朋友新生入學的健康檢查報告來了,有點嚇人啊,好多紅字!肝功能、血脂、尿酸都有點異常,這麼年輕就出現這麼多問題,真是擔心。小朋友看起來卻一切都挺正常的啊?」

「還有,說我們小孩的體重超標,要趕快來看診。」媽媽滿臉擔心,旁邊的小朋友也露出了些許憂心之色。

「之前小朋友的體重還好嗎?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孩子慢慢變成這個身型的呢?」我看著報告,一邊輸入身高體重,這孩子的BMI值已經超過同年紀肥胖標準的臨界值,已經是極端肥胖的範疇。

「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吧,疫情期間體重還增加了不少。學校幾次的學童健檢我都收到這個體重過重的回診單,我都沒有太在意。」

「我會先為小朋友進行一些初步的檢查,抽血報告的部分也需要再追蹤。但是您的孩子,以這個年紀來說,體重已經超過極端肥胖的標準了,這些異常數值很可能是體重造成的。如果一直不理會,身體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阻止體重繼續上升,這樣才能逆轉目前的狀況。」


你知道嗎?台灣兒童每三到四人就有一人屬於過重或肥胖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近年來台灣地區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人的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都呈現顯著增加的趨勢,國小學童109、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及27%;國中學生同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9%及31%(1)。少子化的台灣,放眼看見的三到四個小孩就有一個體位超標,兒童肥胖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沒有被關注的議題。




我們的孩子身處於致胖環境中


隨著現代化和科技的進步,繁重的課業加上3C的使用,久坐和靜態活動增加了。商店速食店及外送平台的崛起,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取得方便,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的熱量而不自知。兒福聯盟在2022年對於台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的調查發現,每週吃至少一次油炸食物有42.2%、零食甜點74%、含糖飲料62.7%(2)。我們寶貝的孩子們暴露在容易致胖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好好檢視和選擇,體重超標是必然的結果。


小時候胖就是胖


以前長輩口中的小時候胖胖很可愛,長大抽高就沒事的說法已經完全被顛覆,小時候養成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會跟著孩子到成人階段。就研究指出,小時候肥胖的孩子約有55%會變成肥胖的青少年,而肥胖的青少年約有80%會變成肥胖的成人。(3)




小孩可能因為肥胖而提早得到許多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6年正式將肥胖列為一種慢性疾病,肥胖會讓身體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在小孩身上也是。雖然小朋友可能現在還沒有什麼症狀,但是他們罹患其他相關疾病的風險就高了。以前大家認為只有成人才會得的慢性病,在兒童肥胖門診中也出現的越來越多。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肥胖對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影響,像是容易受到霸凌和排擠,而自卑和憂鬱的情況也不少見。

在我的兒童肥胖門診,最常見的病例就是糖尿病前期、脂肪肝和高血脂。很多小朋友會有肥胖或者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黑色棘皮症(脖子或者腋下皺摺處黑黑粗糙的皮膚),還有一些因為肥胖引起的性早熟或者擔心骨齡超前而影響身高的問題。


兒童肥胖需要全家人共同參與


家長是學齡兒童控制體重和養成間康體位的核心人物,因為幾乎所有的食衣住行都和你脫離不了關係,孩子就像是我們的鏡子,他們時時刻刻觀察我們也視我們為榜樣模仿我們的行為。

我們可以決定孩子的三餐吃甚麼,如何幫他規畫規律的生活作息,還有時常在他旁邊提醒他,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用正確飲食和積極鍛鍊身體的行動影響孩子,你就有很好的機會幫助孩子也會做出這些選擇。




如果我擔心我的孩子過重或肥胖要找誰諮詢


這個時候,最好找一位專業的兒科醫師來幫助你。年紀小的孩子通常還不太明白減重的重要性,也不太會有主動改變的動機,因為他們天真無憂無慮,對於父母擔心的事情也不太了解。

這時候,一位有經驗的兒科醫師就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小朋友健康體重和體位控制的重要性。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來說,也可以透過深入的會談,找到他們想要改變的契機,並建立起有系統性的健康習慣。

如果你感覺到孩子在體位方面有需求,歡迎來我的門診諮詢。我會提供專業的意見和指導,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未來打好基礎。


找兒童肥胖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



參考資料:

1.中華民國109 11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2.兒童福利聯盟(2022)。2022年臺灣國高中生飲食習慣調查結果
3.Predicting adult obesity from childhoo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es Rev.2016 Feb;17(2):95-107


挑戰飲食誘惑的3大小技巧:打造健康生活的秘密武器

 
作者: 陳如瑩醫師




「我發現考試前我會特別想吃零食和消夜。」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想吃蛋糕或甜食。」
「補習回家小朋友看到爸爸在吃鹹酥雞,就會一起吃當消夜。」
「我家小孩吃東西都超快的。」

「陳醫師,過年回南部一趟阿公阿嬤的愛又讓我們家小朋友圓潤了一些。」
「昨天那個飲食紀錄齁,是因為他妹妹生日我們去吃吃到飽,然後回家又吃了一個蛋糕。難得生日嘛…」
「最近中秋節一堆朋友送的月餅,放在餐桌上小朋友都會自己拿來吃。」

在兒童肥胖門診的一角,經常聽到一些對話,彷彿揭開了孩子們飲食行為背後的種種問題。

今天,我想深入討論一些常見因為情緒、環境、人際或文化影響心理而造成的飲食失控行為。


充滿情緒的飲食

就像我們一樣,孩子們經常因為情緒而被飲食所吸引。你是否發現,開心時會想吃東西,憂鬱時也是一樣,甚至在生氣、疲憊或面對壓力時也會如此?很多人都會錯誤地將吃甜食或零嘴當成舒緩情緒的途徑,但事實上,這樣的食物可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接著卻伴隨著罪惡感和空虛。

高升糖指數的加工食品會造成血糖大幅波動,這不僅會讓我們迅速感到飽足,也會引發接下來的飢餓感,促使更多熱量的攝取。




人際關係對進食的影響


明明已經吃得飽飽的,但看到身邊的家人朋友享受美食,或是同學們一同訂購飲料,你是否也會跟著很想吃喝呢?孩子可能會受到同儕的期望和行為的影響。如果周遭的同儕習慣食用快餐或高糖零食,孩子也可能受到引導去遵從這樣的飲食習慣。在聚餐或社交場合,周圍的氛圍和朋友一同進食可能會導致攝取更多熱量。


文化性的飲食習慣


節慶總是與特定的飲食習慣和傳統美食相關聯,而這些美食有時可能熱量相對較高。例如,冬至吃湯圓、過年大餐、端午吃粽子、中秋享用月餅,這些節慶和家庭社會習慣都會影響我們的飲食習慣,往往攝取過多的熱量、加工食品和精緻澱粉。

這些行為背後可能是心理上的飢餓,

而非真正的身體需要。

我們可以透過三個小技巧來應對這些誘惑。


1. 改變環境,減少垃圾食物的誘惑


要幫助孩子減少吃垃圾食物,其實有一些小改變就能發揮作用。首先,調整家中環境,將零食、餅乾和糖果送人或不再購買,這樣就能避免因看到而產生「想吃」的念頭。

想像一下,在便利商店的洋芋片是否比在家中零食櫃裡更容易使你失控呢?此外,在冰箱裡放些健康的食材,孩子打開冰箱就只會看到準備好的健康食物,減少吃不健康食物的機會。


2. 分裝食物,享受有儀式感的進食


小包裝的食物比大包裝更容易提醒我們暫停,不會像大包裝一樣讓我們失控進食。因此,避免購買大份量的經濟包零食,同時將高熱量的食物分裝或切成小份量,以有儀式感的方式進食。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分心,可能一邊看影片、一邊上網或使用手機,這樣的多工狀態可能讓我們無意識地攝取更多不必要的熱量,而非享受食物。




試著將食物擺在美麗的盤子上,播放音樂,慢慢品味並沉浸在食物的美好中,即使是小份量的食物也能讓內心充滿滿足感。


3. 正念飲食的實踐


近年來,正念飲食的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正念是專注於當下心理和生理感受以及如何應對的意思。心態致瘦作者蘇琮祺心理師提到了正念飲食的STOP概念,我們可以在進食時停下來(stop),深呼吸(take a breath),觀察食物和內心的情緒(observed),再做出明智的決定(proceed),好好品味食物的美好。

在進食前後,先了解並接納身體的感受,這有助於了解自己的飢餓狀態,進而決定需要吃多少食物。保持8分的飽足感對身體而言是最舒適的,感到飽足時就停止進食。

深呼吸的習慣有助於放慢進食速度,通常我們的大腦在用餐後20分鐘才會意識到飽足感。慢慢進食有助於達到減重的效果。透過正念飲食,我們可以恢復進食時的專注力,避免暴飲暴食和情緒性進食。

同時,利用感官觀察並體驗食物的型態、色澤、香味,細細咀嚼,品味食物的原味和口感,讓身體感到飽足,心靈充滿滿足感。這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也有助於培養對飲食的良好態度。

對於身體的飢餓,要吃飽吃滿,通常吃原型態食物比較容易吃飽。而對於心理的餓,就是吃心情愉快的,滿足想要吃的需求。慢慢吃,有儀式感地享受食物,最重要的是注意份量。

對於情緒性進食或心理的餓,嘗試用理解、接納、選擇的方法出發。

覺察理解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接納這樣的自己,然後做出明智的食物選擇。

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建立正向的飲食習慣。


我想更了解正念飲食

 

醫師簡歷

 


陳如瑩(Ju-Yin Chen, MD.)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士


現職


愛群成長診所 小兒科 主治醫師


主治專長


  • 小兒腸胃科
  • 兒童肥胖
  • 親子減重
  • 兒童營養
  • 瘦小兒童
  • 腹部超音波
  • 一般兒科學
  • 兒童預防保健


經歷


  • 新光醫院 實習醫師
  • 臺大醫院 不分科住院醫師
  • 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科住院醫師
  • 臺大兒童醫院 小兒腸胃研修醫師 
  •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受訓醫師
  • 聯合醫院婦幼院區 小兒科 主治醫師
  • 聯合醫院婦幼院區 兒童健康體位門診醫師


專業學會及專科醫師證書


  • 中華民國醫師執照
  • 台灣兒科醫學會 小兒科專科醫師
  • 台灣兒科醫學會 小兒消化專科醫師
  • 中華肥胖醫學會 肥胖專科醫師
  • 台灣兒科醫學會 青少年醫學專科醫師
  • 台灣消化醫學會 會員
  •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 會員


其他相關證照與研習認證


  • TCYC兒童青少年體適能研習
  • 孕婦運動指導教練研習
  •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 體適能健身C級指導員


醫學會專題演講/海報:


  • 小兒消化醫學會年會。講題:疫情期間的視訊減重門診-北市聯合醫院(2022)
  • 小兒消化醫學會。講題:嬰兒營養治療的特殊配方奶選擇(2022) 
  • 台灣兒科醫學會。講題:遠距醫療在兒童肥胖健康實務照顧的經驗與成果分享(2022)
  • 台灣兒科醫學會。Outcome and risk factor of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in biliary atresia patients(2019)
  • 台灣兒科醫學會。Genetic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for Inborn Error of Bile Acid Metabolism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2016)
  • AASLD(美國肝病研究協會) Poster:Genetic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for Inborn Error of Bile Acid Metabolism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2017)
  • 2020年藥師繼續教育系列講座:嬰幼兒常見胃腸疾病之藥物治療及照護(2020)


國際會議論文發表


  •  AKR1D1 and CYP7B1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born errors of bile acid metabolism: Possibly underdiagnosed diseases.Pediatr Neonatol. 2020 Feb;61(1):75-83.
  • Outcome and risk factor of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in biliary atresia patients. (in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