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瑩醫師 小兒腸胃親子減重 : 6月 2024 WFU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兒童肥胖、體脂肪與性早熟


作者:陳如瑩

在門診因為肥胖導致性早熟,來到診間的孩子不在少數。通常都是內分泌科醫師轉介。

因為檢查發現沒有其他跟性早熟相關的疾病問題,這樣的性早熟很可能跟肥胖有關,所以來到我的門診做體重控制。

今天就來聊聊兒童肥胖、體脂肪與性早熟。




脂肪激素的關鍵作用


過去30年的研究顯示,女孩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有所提前,這與兒童肥胖率上升密切相關。

一篇文獻探討了身體質量指數(BMI)與青春期的關係,發現BMI較高的女孩在乳房發育和陰毛出現的時間有所提前。

越來越多的小鼠和人體研究發現,"瘦素"可能是體脂肪和性早熟之間的關鍵。

肥胖兒童體內的脂肪組織分泌許多激素,其中瘦素和雌性激素(雌二醇)是主要激素。

肥胖兒童體內瘦素增加,可能調節青春期的啟動。肥胖兒童通常營養狀況較好,這可能促進他們的成長發育,導致性早熟。

這種體脂肪和生殖相關的聯繫也是一種演化機制。在哺乳動物中,懷孕需要確保母體和胎兒有足夠的脂肪儲備。

因此,足夠的脂肪儲備能保證青春期的正常開始。青春期期間,體脂總量增加,有助於支持快速的成長發育和能量需求。




兒童成長中的體脂變化


一個土耳其研究發現,男孩的體脂率在6到12歲之間上升,15歲後趨於平穩;而女孩的體脂率在14歲之前增加,之後逐漸下降。

研究還發現,女孩的體脂顯著高於男孩,尤其在青春期。

這呼應了前面的演化學說,女孩在青春期是脂肪重塑的時期,體內激素水平劇烈變化,尤其是雌激素的增加,導致脂肪分布和累積模式改變。

此時,女性脂肪快速增加,支持即將到來的月經和生殖功能發育。隨著青春期的進展,體內激素水平穩定後,脂肪重新分布,體脂率再次下降。

成年早期,由於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身體活動的影響,體脂可能再度上升。




體脂肪的體積和數量


另一篇研究在探討體脂肪體積和數量,發現接受減重手術的病人,手術後體重顯著下降,但脂肪細胞"數量並未減少",然而脂肪細胞"體積明顯變小"。

此外,在肥胖成年男性體重增加後,體脂增加伴隨脂肪細胞體積增加,但細胞數量不變。

這顯示了脂肪細胞數量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固定。

因此,如果在青少年期進行健康行為介入,例如健康飲食和運動,可以減少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從而預防成年後的肥胖風險。




青春期體脂變化與成年肥胖的關係


脂肪細胞的數量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增加,成年期數量趨於穩定。青少年期脂肪細胞數量較少的人,在成年後較不容易發胖。

成人男性的體脂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即屬於肥胖。青春期的體脂變化對成年後的體型和健康有長遠影響。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型態,維持健康的體脂率,對未來成人的健康和體態維持非常重要。



兒童青少年體重控制,進一步諮詢




參考文獻



爸爸的教養





作者:陳如瑩


最近門診帶孩子來看病爸爸的比例有變高,陪孩子去上才藝課時,發現爸爸們的比例也有顯著增加的趨勢。

近期的許多文獻都指出,父親在家庭育兒的參與度有利父親身分建立,幫助幼兒發展和增進整體家庭福祉。

我家的二寶正值三歲多偏挑食嚴重又情緒很滿的年紀,常常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要配合。

不得不說,有時候爸爸的教養方式跟媽媽就是天差地遠,媽媽們想破頭套用的一堆教養公式,敵不過爸爸天外飛來一筆,或是很無厘頭的說法,意外小朋友卻非常的買單。

這也鼓勵家裡的爸爸們,要努力的站出來,提供你們的教養法寶,有時候對付可愛的幼獸可能更有效喔!

這個時候建議媽媽離開教養張力很高緊繃的現場,去冷靜放風一下。




以下分享幾個我家爸爸誘發孩子做事的遊戲方法:


講反話


這招對付2-4歲自我意識強的孩子很有用。

他們很吃這套,之前媽媽苦口婆心呼喊孩子睡前先去上廁所,爸爸一句:「睡覺前絕對不能尿尿喔!要直接睡覺。」固執的二寶立馬說:我要尿,讓我尿!讓我尿!


偷偷來


和爸爸偷偷做某件事不要讓另一個人發現。

這種偷偷完成事情的刺激興奮感孩子好像會上癮。爸爸偷偷在耳邊說:「我們先偷偷刷牙不要被媽媽發現。」

小寶刷好後跑來:「媽媽我沒刷牙喔!」順利解決睡前儀式---刷牙關卡。這也應證了,孩子會因為好玩,樂在其中,然後就願意去做。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餐桌上,孩子不想吃青菜。爸爸偷偷跟寶貝說:「你看看吃完青菜身體會不會變綠色的。」

出於好奇,孩子吃了幾口,想想不對,「爸爸可是我不想變成綠色的。」

爸爸說:「那你把剩下的吃完就不會變成綠色的了。」結果孩子順利完食綠色蔬菜,謝天謝地。





你家爸爸有甚麼厲害的育兒法寶呢?每個家庭的方法可能不同,都值得試試。

能夠把小孩安頓好的爸爸最帥了!


教養問題,進一步諮詢

育兒教養

 

作者:陳如瑩




新手父母



談教養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確保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你一定要知道的兒童生長曲線

作者: 陳如瑩




「醫師,我的孩子這陣子好像都沒什麼長體重。」


「我的小孩吃的不少,不過好像都不會吸收身上都沒有長肉,吃進去的食物好像就直接被排出來,是不是腸胃道的吸收不好?」


「我的孩子都正常的吃,活動力也很旺盛,但是好像都長高不長肉,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呀?」


「我家小孩看起來身高是班上的後段班,到底要給他吃什麼才會長高?」


以上都是在門診常聽到爸媽們的問題和心聲,孩子的成長的確是家長們首要關注的議題,今天就來聊聊生長。




觀察生長曲線的重要性


聽到以上問題,首先我會先點開孩子的生長曲線圖表,看看孩子的生長曲線成長狀況。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體重增加的不多,但如果將數據畫到生長曲線圖上,孩子其實是照著自己的曲線生長。

建議在每次就診時,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並將這些紀錄畫到生長曲線圖表上,以便追蹤孩子的生長狀況。

因為施打疫苗的關係,可能在5歲前有比較多的生長紀錄,其實入小學後每學期都有量測身高體重,一樣也可以幫孩子記錄下來。

生長曲線圖上有五條曲線,分別是3% 15% 50% 85% 97%。如果孩子的身高體重落在3%到97%百分位區間,都屬於正常範圍。




大部分的孩子會照著自己屬於的百分位曲線生長。然而,如果孩子在短時間內掉了兩個百分位區間,則屬於異常狀況,需要進一步評估診斷。

一歲之前的生長曲線斜率比較陡,可能一個月就會增加1公斤。一歲之後,生長曲線的斜率逐漸平緩,所以體重的變化幅度不大。

有時感冒或腸胃炎會讓孩子一下子掉了1公斤,可能會掉出曲線外。然而,如果在恢復過程中均衡飲食,體重有長回來,就不必過度擔心。

如果孩子的食慾、尿量、發展都屬正常,且飲食狀況也均衡,其實就是一個健康寶寶。

寶寶手冊裡有兒童的生長曲線圖表,不過年齡只到6歲,之後的圖表要特別找才有。兒科醫學會網站和近期剛剛好醫師整理了一個完整的表格,可以供家長們參考。




異常情況需要注意


如果孩子的體重真的停滯不前,可能掉了2個百分位區間(例如從85%掉到15%)。

合併其他異常狀況,例如發展遲緩、頻繁嚴重感染,抑或是長期有腸胃道的問題,腹痛、腹瀉、便秘或嘔吐有些腸胃道的問題,如便秘、腹痛、嘔吐或長期拉肚子,都需要找小兒科醫師或小兒腸胃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身高方面,雖然說大部分與父母的基因遺傳有關。但均衡營養、充足睡眠與適度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前如果身高百分位小於3%或是一年長不到4公分,建議去找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評估。


進一步門診諮詢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孩子吃飯慢吞吞?試試這四個妙招


作者: 陳如瑩




「醫生,我的孩子常常吃飯就是1小時起跳。」


「我的小孩喜歡把食物藏在嘴巴裡發呆。」


「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咬了很久卻都不吞下去?」


在門診中,許多家長都會提到孩子吃飯很慢,時間拖得很久,讓他們非常的困擾,今天就在這裡來提供幾個方法給家長,希望在餐桌上能夠減少餐食的時間,更有效率的完食。

在門診現場,我通常還是會先排除孩子有沒有潛在的疾病,像是詢問是否有便秘、腹痛、噁心嘔吐、或者是牙齒咬合問題,也會看看口腔中的狀況是否有感染或是口腔潰瘍等問題。

因為以上這些狀況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沒有食慾或是無法正常的咀嚼,而造成吃飯吃得慢。




排除以上因素,下列有幾個小方法提供給大家應對小孩吃飯慢的問題。


與孩子共同設定用餐時間,遠離3C的誘惑。


看得懂時間的孩子,我們可以跟他約定長針指到哪裡的時候要把食物吃完(通常半小時是一個合適的用餐時間)。這像是一個小遊戲,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知道時間的概念。

吃飯的時候專心的吃,不要講太多的話或者是配3C影片,這都有可能因為不專心吃飯而造成吃飯時間過久。另外如果吃飯時一直講話也可能不經意吞下過多的氣體,有些孩子會因此有腹脹問題。




讓孩子有主導權,決定自己吃的量


有時家長的習慣把份量都抓好,一整碗滿滿的飯菜給小朋友。然而對於食量較小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份量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壓力。

我鼓勵家長讓孩子自己夾取應該要吃的份量,或者是先從少量的給,吃完之後再添。可以規定餐盤內的某一格要拿哪一類的食物,達到均衡飲食的概念(份量可以參考我的餐盤口訣)。

把吃飯的主導權交給孩子,鼓勵孩子把自己夾取份量吃完,吃完給予讚美也讓孩子有完食的成就感。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在餐盤上面用各式各樣的菜餚拼成一個喜歡的圖案(例如一張臉或一隻動物),然後再把它吃光光。這種遊戲的方式也很適合學齡前的孩子。




讓孩子參與準備食材、簡易烹煮


我鼓勵家長帶孩子去市場買菜,一方面讓孩子認識各式各樣的食材,同時也可以請他挑選自己喜歡的類型,通常自己選擇的他們比較願意接受新的嘗試。

在烹煮料理的過程中,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請他擔任助手的工作,用蛋糕塑膠刀切豆腐,或者是洗洗菜,抑或是打蛋或幫忙攪拌。

在餐桌上共餐時,也可以當著全家人面前稱讚寶貝:今天這道菜是小寶幫忙一起煮的喔,大家吃吃看好不好吃!這樣有參與感的備餐,也會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接受度,更願意把飯菜清空。




 讓孩子夠餓


當人體感到飢餓時,會產生想要進食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透過體能活動能消耗熱量,並增加食慾。

衛服部建議學齡前孩子要有每天三小時以上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學齡兒童與青少年則要有六十分鐘以上中度至費力的身體活動。

現今孩子們的體能活動偏少甚至遠低於建議時數,應該鼓勵孩子增加身體活動量。例如在公園多玩,跑步、踢球、丟球、跳繩等都是很好的體力消耗方式。

此外,在正餐前兩小時不提供食物,點心盡量避免高熱量加工食品,而以健康原型食物為優先,如鮮奶、水煮蛋、香蕉等等。

有些家長說孩子不吃飯,但仔細一問發現一天攝取的奶量和零食過多。一歲以上的孩子,一天攝取的奶量大約500毫升就夠了,其他熱量應由均衡營養食物攝取。

奶量和零食的控管非常重要,這樣孩子的身體才有餘裕吃下對其生長有益的食物。



兒童飲食問題,進一步諮詢

 

我的孩子有肥胖或過重問題嗎? 兒童肥胖如何定義

 

作者: 陳如瑩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7年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歐盟委員會也在2021年將肥胖歸類為慢性疾病。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而小朋友的肥胖共病症也隨著年紀增加會慢慢浮現。

文獻指出,肥胖的兒童有55%的比例會變成肥胖的青少年,肥胖青少年有80%會變成肥胖的成人。

其實並不難想像,小時候養成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到成年。過量的加工食品與久坐的生活形態都有可能讓孩子走向肥胖。




肥胖的併發症


兒童青少年的肥胖併發症從頭到腳都有,從心理社會相關議題如自尊心低落、同儕霸凌,到心肺功能較差、運動不耐、容易氣喘、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及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比例也會增加。

此外,過高的負重對於骨頭、踝關節、膝關節負擔較大,孩子日常生活抑或運動時也比較容易有骨折或關節滑脫等問題。




兒童肥胖的定義


兒童肥胖的定義與成人不同,由於他們仍在成長發育階段,隨著年齡增加,身高體重都有顯著的變化。所以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常用該年齡層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是否過瘦、過重或肥胖。

參考衛福部所公布的「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這些建議值根據不同年齡和性別,以該年齡層(半歲為一個切點)的身體質量指數百分位數作為判斷過重或肥胖的標準。


何謂身體質量指數(BMI)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使用身體質量指數來評估肥胖程度是一種相對簡單且經濟有效的方法,也容易推廣。BMI指數越高,代表個體的肥胖程度越高,同樣的,罹患與肥胖相關共病症的風險也會增加。

當身體質量指數超過同年齡層的85百分位時,就是過重;超過95百分位時,則被視為肥胖。如果超過95百分位的120%數值,就是極度肥胖,有較高的風險會有肥胖相關共病症,需要更積極的控制體重。

如果想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正常,或者已經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可以透過對照兒童或青少年的年齡和性別,計算出BMI值,就能判斷其體重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可以利用衛福部一個方便的"兒童及青少年版BMI計算機"


如果想對對看各年齡層的健康體位表格可以從這裡下載




兒童肥胖需要看身體組成嗎?


BMI就可以有一個方向,但是有一個誤區,此算法無法區分身體組成(脂肪和肌肉),所以有時會導致錯誤分類。例來說,健康狀態的運動員可能被分類為過重或肥胖。

所以減重不僅看體重的數值,更重要的是身體組成的改變。成人體脂肪判定的肥胖定義是:男性體脂肪大於25%,女性大於30%。在兒童體位門診中,超過成人肥胖體脂肪比例的孩子並不少見。

很多孩子腰圍也遠超過成人男性代謝症候群標準的90公分、女性80公分,這顯示兒童肥胖問題被低估,且缺乏應對策略。




預防勝於治療


在各種疾病中,我們都清楚「預防勝於治療」,肥胖症也不例外。如果能在孩子小時候養成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維持健康體位,就可以遠離許多肥胖共病症及帶來的身心問題。同時可以避免性早熟、骨齡超前問題,也較不容易變成肥胖的成人。

在兒童肥胖治療上,以良好的生活飲食作息為主。家長常不知道如何提醒或改變孩子,此時可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找到行為改變的動機,提供正確的知識衛教和營養觀念。

適量運動協助體能發展,增加熱量消耗,恢復正常體位。這將會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兒童體重控制,進一步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