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瑩醫師 小兒腸胃親子減重 : 5月 2024 WFU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破解6個常見小孩腸胃炎迷思

 作者:陳如瑩




「醫生,腸胃炎是不是只能吃白色的東西?像是白粥、白饅頭、白吐司等等的食物,可是小朋友覺得沒味道不願意吃怎麼辦?」

「我聽說拉肚子的時候要把奶泡稀一點,這樣做是對的嗎?」

「醫生我知道!腸胃炎就是要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

「早上他在吐,我就叫他都不要吃東西才不會吐。」

「醫生,我小孩早上一直在吐,應該是腸胃炎吧。」


這些都是在門診常聽到家長說的話,你知道上面有幾個是錯誤的觀念嗎?今天在這裡就來釐清一些腸胃炎常見的錯誤觀念,讓您在孩子腸胃炎時給予正確的處理,幫助他更快的恢復體力。




  1. 只能吃白色的東西
     
    在衛教家長腸胃炎的飲食時,很多家長會問:「是不是只能吃白色的食物?」其實,腸胃炎的飲食不必局限於白色食物

    以往聽到白飯、白吐司等白色食物可能被視為較為溫和,如果只補充這些東西就只補充到澱粉,重點應該是熱量的攝取與均衡飲食,以增強免疫力。

    兒童腸胃炎吃什麼?建議吃家裡烹煮的家常菜,六大類營養素都要吃,避免油炸或刺激食物即可。

  2. 奶粉要稀釋喝

    關於腹瀉或嘔吐時的飲食,經常被問到是否應該稀釋奶粉。答案是不建議!稀釋奶粉可能導致熱量減少,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如果需要更多水分,建議使用小兒電解水,而非調整奶的水量。

  3. 要補充運動飲料

    大多市售運動飲料糖份比例較高,電解質含量較低,不適合嘔吐或腹瀉的小朋友。建議補充小兒電解水,較符合腸胃炎流失體液的補充。

  4. 吐就要先禁食

    在處理大人的腸胃炎,我們常常會用禁食的方式,讓腸胃道休息一下就會比較好。然而在小朋友的腸胃炎,就不建議這麼做
    因為在腸胃炎時,孩子很有可能因為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造成脫水或者是低血糖,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還是要適量的進食補充水份

  5. 小朋友不能用止瀉藥
    小朋友一樣可以使用腸胃症狀治療藥物,不過會根據孩子的體重去做計算,建議尋求兒科專業的醫師,使用孩子合適用的止瀉藥
    有部分成人使用的止瀉藥在小朋友身上會造成腸胃蠕動減緩,甚至不動,而造成嚴重的腸阻塞,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6. 吐就一定是腸胃炎
    腸胃炎大部分會有嘔吐和腹瀉的症狀。如果只有嘔吐,有時可能是發燒不舒服造成的嘔吐,或者是嚴重咳嗽咳到吐。
    還有許多嚴重的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嘔吐;像是心肌炎、較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是糖尿病酮酸血症等等。
    所以如果孩子單純只有嘔吐的話,也建議尋求專業兒科醫師的評估,最重要還是要觀察孩子的精神活力、食慾尿量狀態,才不會延誤就醫。




急性胃腸炎,家長比較能了解的說法是“腸胃型感冒”,主要是由細菌、病毒感染胃和腸道引起的。在兒童中很常見,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通常持續幾天。


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症狀包括:


  • 腹瀉:大便水狀、較稀或頻繁排便,要注意是否有血絲或是像鼻涕一樣的黏液。
  • 噁心嘔吐:要注意是否吐出黃綠色或是血絲的嘔吐物。
  • 腹部疼痛:注意是否排便後會緩解、頻率是不是很密集的大痛,有沒有移到右下腹。


如何處理急性胃腸炎?


  • 足夠的液體:確保孩子喝足夠的水,電解水會更好,以避免因為嘔吐腹瀉造成的脫水。
  • 食用簡單食物:還是必須提供容易消化的食物,才不會低血糖。同時避免油膩、辛辣刺激物。
  • 休息:確保孩子有充分的休息。
  • 避免使用某些藥物:經兒科醫師評估給予兒童合適的止瀉藥,某些成人用的止瀉藥物不適合小孩。




如何預防急性胃腸炎?


  • 勤洗手:腸胃炎病毒無法被酒精消滅,教導孩子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尤其是在吃東西前後和上廁所後。
  • 食物安全:確保食物煮熟並正確儲存,避免生肉、生蛋和水源需乾淨。
  • 常清潔:當家中或學校有病患時,需定期清潔常接觸的物品和表面。
  • 接種疫苗:幼兒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預防嚴重的病毒性急性胃腸炎。


小兒腸胃炎該就醫的危險徵象:


如果症狀惡化或幾天後沒有改善,或者有脫水徵象、持續發燒、血便等現象,應立即就醫。特別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應該注意食慾活力尿量等脫水狀況。



兒童腸胃炎,進一步諮詢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父母必讀:AI聊天機器人對孩子的利與弊



作者: 陳如瑩




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是一種免費的線上系統,可以進行對話、回答問題並創作內容,讓孩子們感到有趣且吸引人。

最近,Open AI 推出了更強大的模組——Chat-GPT4o,其中的“o”指的是“全能(omni)”。

這個模組不再僅限於文字,而是整合了音訊、視訊及文字的推理能力,更加人性化,使用起來就像是一個真人在與你對話。

作為家長,一方面我們驚嘆於科技的進步,解決了人類的許多問題。特別是看到示範影片中,聊天機器人幫助盲人叫計程車的那一幕,讓人感動。

然而,在這個資訊科技爆炸的時代,如何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科技成為了一個必須面對的潛在問題。

針對這一點,JAMA Pediatric 在4月底發布了一個教育圖文,幫助家長們提供基本的應對方向。以下是我根據該衛教內容加上個人想法整理出的幾個重點:




AI 聊天機器人的優點


AI 聊天機器人是強大的學習工具,通過非常人性化的對話,他可以幫助學習語言,改善寫作和閱讀能力,也可以個別化的學習計畫。

只要接上網路,他隨時可以創作用來學習的資源。從幫助提升作業品質,也可以替考試設計練習題,提升教學品質。

然而使用上,父母應監督孩子使用 AI 聊天機器人,盡量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及引導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要鼓勵學術誠信。




 AI 聊天機器人的限制與潛在的負面影響


父母要了解人工智慧還是有其侷限。有時提供的答案並非正確或真實,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求證。

再來是學術誠信的問題,孩子可能運用聊天機器人來完成作業,若過度使用技術,會讓自己學到的東西變更少。

另外使用聊天機器人會增加了孩子使用屏幕的時間,不但對視力造成影響,也限制了與他人互動,可能增加孤立感。

一個最需要注意的重點是,聊天機器人會收集個人資訊和用戶數據,這會造成孩子隱私的疑慮。

聊天機器人的潛在負面影響可能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使用聊天機器人的時間長短以及父母是否有陪伴參與使用。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


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使用聊天機器人,並尋找創造性的機會來增進家庭感情(例如可以讓聊天機器人提供拼圖或活動清單)。

父母應妥善監督孩子如何使用聊天機器人作為幫助學習的工具,而不是替他們做任何工作或作業。

目前ChatGPT規定最低使用年齡為13歲,18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許可才能註冊。

於此同時,父母也應鼓勵孩子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多閱讀或是提出一些需要延伸討論續問題。

父母也要提醒孩子有時聊天機器人提供的信息是錯誤的,培養思辨的能力,並教導孩子如何查找可靠的資源來核對事實。

應培養孩子的誠實、誠信和勤奮的價值觀,並指導他們負責任地使用技術。

最後是一個最重要的大重點,父母需要強調隱私和安全的重要性。教導孩子永遠不要在網路上分享個人資訊,例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或位置。




如瑩醫師的看法


在這個人工智慧與新興科技日益更新的時代,如何教養及教育孩子是一項大挑戰。然而,有些核心能力仍是孩子最珍貴的資產。

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邏輯分析能力、專注力、對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的興趣。

創造力能幫助他們在面對未知挑戰時想出新穎的解決方案;邏輯分析能力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並解決問題;專注力則是他們成功完成任務的關鍵;對事物保持好奇心能激發他們不斷探索世界;對學習的興趣則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陪伴還是來自父母。聊天機器人不能取代父母、老師或同伴在教育中的角色,但他可以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好工具。

我們應努力最大化利用人工智慧的益處,並避免其帶來的負面挑戰,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有效率且多元地學習。


育兒教養,進一步諮詢


資料來源: JAMA Pediatric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媒體園地


報章雜誌 · 撰文





節目錄影 · 受訪

【早安943-健康醫世代】小孩友善餐食

【TVBS 甜蜜危機 糖尿病之島】新一代國病危害健康 對抗糖尿病全攻略 




媒體關注 · 報導
 

























醫療網站 · 合作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高熱量美食陷阱:揭露那些看似無害的誘惑


作者: 陳如瑩




這些美食總是令人垂涎欲滴,但背後藏著高熱量的秘密。由於它們色澤誘人、香氣撲鼻,我們常常不經意地吃下大量,但實際上卻是高熱量密度的食物。

這些美食大多是加工食品。今天,讓我們一一揭開這些高卡路里食物的面紗,深入了解它們的真相。只有充分認識這些可能掉入的熱量陷阱,我們才能更有意識的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體重控制的道路上勝券在握!


炸物的誘惑 


炸物往往是我們要避免的食物之一,外層的粉末通常含有澱粉,吸油能力極強,導致攝取的熱量倍增。此外,配上重口味醬料或調味料,更會增加熱量和鈉的攝取。外食時,經常使用的回鍋油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炸物雖然誘人,但建議減少食用次數以降低健康風險。若真的想吃,可以考慮剝去外層的炸皮,或者使用家用氣炸鍋來烹製,這樣既能保持食物的口感,又能顯著減少油脂攝入。

平時的烹飪,可以嘗試清蒸、水煮、快燙、烘烤、滷制或涼拌等低油方法,這些烹調方式不僅健康,還能保持食材的原味。




羹湯、泡麵和麵包的陷阱 


想必有過研究羹湯食譜的人都知道,要煮出勾芡的濃郁湯品,以及口感豐富的肉絲,往往需要添加大量澱粉(如地瓜粉、蓮藕粉等),同時也會加入糖增添風味,這些都使得羹湯的熱量大增。

知道羹湯或者是吃起來較甜有勾芡的湯品熱量比較高,這類的食物都是高GI食物,盡量減少使用,或者是注意份量。

泡麵常被視為宵夜的首選,但其小小一碗的熱量可不容小覷,其中的鈉含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量也常超標,食用前最好先細看營養標示。

對於羹湯和其他勾芡湯品,應盡量減少食用或注意份量。吃泡麵時可以減少調味包的使用量,並加入新鮮蔬菜和蛋,以增加營養價值和飽足感,同時減少鈉的攝取。

中式和日式的麵包,如酥脆的菠蘿麵包、可頌麵包或填有肉鬆、奶酥、克林姆、紅豆等內餡的麵包,每個熱量可能接近400大卡。麵包中使用的精緻澱粉和大量奶油、糖使這些美味的麵包成為我們難以抗拒的誘惑。

在選擇麵包時,可以考慮歐式麵包,酸種麵包、全麥麵包等相對低糖低油高纖的選項。應盡量避免食用中式或日式的高糖分軟麵包,以控制糖份和脂肪的攝入。




隱藏的高熱量醬料 


增添食物美味的醬料,也是一個隱藏的高熱量陷阱。像小朋友最愛的蕃茄醬,主要成分包括砂糖、果糖糖漿和防腐劑;

速食店提供的小包裝醬料有些更是熱量高達100大卡,鈉含量也偏高。中式醬料中,沙茶醬、甜辣醬等也需要小心避免。此外,凱撒沙拉醬和常用於早餐三明治中的美乃滋同樣是高熱量醬料的代表。

在調味方面,推薦使用胡椒和鹽或各種香料來增添風味,這些選擇不僅能提升味道,還能避免過多的油脂和糖分。如果是拌沙拉,和風醬或巴薩米克醋(小孩須選擇成分無酒的選項)都是更健康的選擇。




小心手搖飲料和甜點 


手搖飲料本身含糖量就很高,再加上珍珠或其他配料,往往熱量驚人,有時甚至不亞於一份便當。

對於手搖飲料,建議選擇無糖或低糖的選項,並減少添加配料。對於孩子來說,最佳的飲料選擇是水和鮮奶。如果偏愛碳酸飲料,可以考慮以氣泡水加入少量果汁作為替代。

此外,甜食如甜甜圈、蛋糕等加工食品,都含有大量糖、奶油和麵粉,而披薩大多屬於澱粉類食品,蛋白質和蔬菜含量偏低,配上醬料和餅皮,卡路里也不容小覷。




生活中偶爾總是要有些療癒,對於甜食和蛋糕,就只能採用分食或減少份量的方式服用。
詳情請見 精明飲食:6 個控制食物份量的實用策略


總結來說,選擇食物時不必完全限制所有高熱量的食品,關鍵是要對這些食品有足夠的認識,從而在飲食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此外,注意食物的份量也是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環。透過這些簡單的調整,我們可以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照顧到身體的需求。 


進一步諮詢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6 個控制食物份量的實用策略

 
作者:陳如瑩


如何控制食物的份量?


在我們決定要控制體重的同時,學習如何控制飲食的份量非常的重要,有意識的覺察自己吃下去的食物,而不是一股腦的狼吞虎咽或者情緒性進食、一邊看影片一邊吃,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讓我們在一個情緒高昂的狀態吃下過多的熱量。

這裡有一些簡單的小技巧來幫助我們在體重控制時達到合適的食物份量攝取:




使用較小的碗盤


當我們用比較小的碗盤盛裝食物時,整體的視覺感受會覺得份量比較多。食物放在較大的餐具中,會讓我們覺得份量很少,看起來好像吃不飽。這就是視覺的影響力。




將食物分裝成小份


你有印象,上一次從大賣場買回來大份的零食嗎?大包裝的東西常常就會讓我們無節制的持續進食,沒有停損點。然而小包裝的好處是,吃完了一小包之後,可以先感受一下自己的飽足感,有一個停頓,就有機會減少攝取一些熱量。或者是規定一天就只能吃一個小份量的食物,這樣也比較不會過度的進食。




評估自身的飽足感


在吃下食物之後,可以問問自己目前我的飽足感有幾分呢?在體重控制的期間,我們吃8分飽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到過程,所以時時刻刻的有飽足感的練習,問問自身的感受,就可以減少一下子吃太多而懊悔的情形發生。




活用我的餐盤口訣手勢

衛福部提供了一個很方便使用的份量估算方式,就是我們的雙手,六大類食物有各自的份量,拿起手來比一下,就可以避免自己吃太多。在診間我也會提醒家長能夠讓孩子們熟悉這個方法。




正念飲食

正念的意思是專注於當下,在飲食也可以運用這個概念。進食前,我們先專注於自己當下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感受飢餓感,前先停下來,深呼吸,觀察一下食物的色香味和內心的情緒,最後再做出決定,也就是要吃多少,然後一口口慢慢吃,如此就能夠好好的品味食物的美好,也更能感受到飽足感。

這種方法聽起來好像很困難,但是需要練習,如果學會了正念飲食的概念並加以活用,就能讓自己與食物有更好的關係。




吃東西時不碰3C


一邊看電視、3C或是進食時分心,也比較容易攝取過多的食物。想想在電影院裡吃爆米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專注於電影的劇情,一口一口地吃下一整袋的爆米花,不經意的就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吃飯的時候最好專注於當下,認真的吃飯,家長也要以身作則遠離會分心的事物。


兒童飲食控制,進一步諮詢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從孩子的脖子看健康:為何出現黑色棘皮症?


作者:陳如瑩




「媽媽你有發現孩子脖子後面這個粗粗黑黑的皮膚嗎?」

「有呀發現一陣子了,最近好像有變更明顯。醫生不好意思啦我叫他洗澡要好好洗,都不聽。」

「媽媽這個叫做黑色棘皮症,和肥胖、糖尿病有關係,以你小朋友的狀況很可能是肥胖造成的皮膚表現喔。」

「原來不是洗澡沒洗乾淨,老實說之前我有幫他搓也是搓不太掉…原來還有其他原因喔,真是誤會他了。」


在兒童肥胖門診,有些父母是因為發現孩子脖子後有黑黑的皮膚擔心可能跟糖尿病相關而前來就診,還有一些小朋友是在初次門診時才發現這個皮膚表現。

大多數的家長並不清楚為什麼孩子的皮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以為是洗澡不夠乾淨所導致的。

有些孩子因為這種皮膚現象而選擇穿高領衣服,或者試圖用長髮遮掩。這種皮膚問題在醫學上被稱為黑色棘皮症,它是由體內胰島素濃度過高所引起的,現在就來深入了解一下這個變化的原因。




這樣的皮膚不是洗澡的問題,是黑色棘皮症作祟!


黑色棘皮症是由身體內胰島素濃度過高引起的皮膚變化,與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疾病有關,不論是成人或兒童都可能出現這樣的皮膚症狀。

常見的位置包括脖子後側、腋下及鼠蹊部皺褶的皮膚位置。這些皮膚呈現深咖啡色,觸摸起來較為粗糙,仔細看可發現底部有一條條偏白色的線條,這實際上才是真正皮膚的顏色。


探究黑色棘皮症的原因


我們進食後,身體的血糖會上升,這時身體就會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糖。然而,在肥胖的人體內,脂肪細胞較多,這導致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胰臟因此分泌更多胰島素以維持血糖恆定。

然而,隨著脂肪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不敏感性逐漸增加,這時我們就會發生胰島素阻抗。

由於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體內血糖持續升高,此時細胞釋放出一個訊息:血糖仍然很高。胰臟再次分泌大量胰島素,試圖調節體內持續升高的血糖。

當體內發生胰島素阻抗時,胰島素濃度雖然偏高,但無法發揮作用。由於胰島素的結構與生長因子相似,因此胰島素會作用在皮膚角質細胞上,類似生長因子的受體,導致皮膚增生、變厚、變粗和色素沉澱,形成局部皮膚粗黑的狀況,就是我們看到肥胖孩子脖子後側的表現。




我的孩子有黑色棘皮症是不是就代表有糖尿病了?


黑色棘皮症主要與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關,但在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如甲狀腺低下、庫欣氏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癌症或使用特定藥物。建議還是找醫師檢查諮詢發生的原因。

在兒科門診中,因為體重超標的孩子做抽血檢查,大部分孩子的數值並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是數值常常都是糖尿病前期的狀態。如果不好好控制未來真的就會進展成第二型糖尿病。


好消息是,黑色棘皮症是有機會可以改善的


只要我們注意控制體內血糖,逐漸使胰島素濃度回復正常,皮膚角質細胞就不會持續增生,這種狀況就會逐漸消失,皮膚也有機會回復正常顏色。

在門診許多孩子在成功減重後,血糖回到正常值,糖化血色素也得到改善。父母和孩子都發現,黑色棘皮症和整體的皮膚狀況都明顯改善,孩子變得更有自信,也更願意持續實踐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


發現你的孩子脖子後面也有這種皮膚變化嗎?擔心目前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孩子未來會有黑色棘皮症?

歡迎到我的門診諮詢,我可以在幫助孩子體重控制的路上給你專業的監督和指導,一起幫助孩子遠離肥胖共病症,為孩子打造更健康美好的未來。


兒童黑色棘皮症,進一步諮詢



孩子喝太多含糖飲料?減糖攻略與健康飲品選擇指南


作者:陳如瑩





​在門診遇到BMI超標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常常喝含糖飲料,從早餐店的奶茶紅茶、到便利商店的鋁箔糖飲、果汁、調味乳和碳酸飲料、下課後補習前的手搖飲品,孩子的生活中充斥著含糖飲料,讓他們很難以抗拒誘惑。

大家都愛的台灣人飲料珍珠奶茶,一杯大杯全糖珍珠奶茶的熱量約700大卡,約等於一個便當,而含糖量約60克,幾乎達到一天成人可以攝取的糖量上限!

然而這些含糖飲料含有過多的添加糖和卡路里,營養密度極低,對於孩子整體健康不但無益還有害,過多的添加糖也會造成蛀牙和肥胖、導致孩子生長發育受影響、胃腸不適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

控制糖分攝取:每日最佳建議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和孩子每日糖分攝取量應不超過總熱量的10%,更好的目標是5%。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建議,兒童2歲及以上每天應攝取不超過25克的添加糖(一顆方糖約=5克的糖)。對於2歲以下的兒童,應該避免添加糖成為他們的習慣飲食。



揭秘飲料糖分:你知道你在喝多少糖嗎?

  • 一杯珍珠奶茶:62克糖
  • 養樂多:15克糖
  • 優酪乳:20克糖
  • 調味牛乳和市售柳橙汁:約35克糖
  • 可樂一罐:約30克糖

台灣孩童的甜蜜危機

根據2013至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民糖最大的來源就是含糖飲料,大概佔了70到80%。
根據2013年學童含糖飲料飲用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也發現,6歲小孩喝含糖飲料主要都是喝手搖飲料(43.6%),其次是果汁類(15.8%)和調味及發酵乳飲品(13.9%)
國民健康署2015年的調查指出,有接近9成以上的國、高中生每週至少都會喝1杯飲料,其中國中生平均每週喝超過6次,高中生更高達8次。


糖攝取過量可能引發的健康危機

  • 肥胖
  •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
  • 血脂異常
  • 胰島素抵抗
  • 第二型糖尿病
  • 脂肪肝




​糖飲的替代方案


  • 水:最好的選擇,無糖無卡路里。
  • 無糖茶:健康且無添加糖。
  • 低脂牛奶或植物奶:富含蛋白質和鈣質。
  • 無糖碳酸飲料:低糖或無糖選項,但要限量飲用。

下次購買飲品前看一下營養標示,除了熱量以外也注意含糖量,如果能喝無糖的飲品或是改喝白開水更有益身體健康。


進一步諮詢